- 公司动态
电表“猫腻”致电费飙升?供电公司:纯属谣言!
2016-07-08 09:46:02本报讯 天气渐热,到了用电高峰期。*近,一篇《怪不得每月电费那么高,猫腻在这里》的“科普”文章在微信朋友圈流行,引发众多网友质疑“电表猫腻”。针对此说法,昨日,记者采访了南平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类似于“电表被电力公司蓄意加速”的说法其实系一则流传了十余年的谣言,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媒体曾多次予以辟谣。 谣言一:电工在家做了一个测试,把功率2P的空调开了3.5小时,加上日光灯、冰箱和笔记本电脑,耗电量应该在14度左右,但他家电表显示用了28度电。
解读:供电部门表示,这篇关于电表“猫腻”的文章中,测试过程真实性未经核实。用户如果对电表走度准确性存疑,正确的做法是到供电公司或者是属地技术质量监督部门申请校核电表。
谣言二:电流量一旦超过电表正常工作的限量,电表就会以正常值几倍的速度飞快旋转。
解读: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级计量实验室做过测试,5(60)A的电能表,不论是在基准电流5A还是在*大电流60A的工作情况下,电能表均能正常工作,准确度符合标准,不会出现“飞快旋转”的情况。
谣言三:电力部门不提供正常工作电流为15A、20A、30A、40A的大电表,而只提供5A的电表,其中有“猫腻”。
解读:根据现行国家电能表制造标准及检定规程,目前我市*常用的电能表为5(60)A,其中“5A”是表计的基准电流,“60A”指电能表允许通过的*大电流。近几年新建小区,市内电路设计额定功率为8000瓦,换算成电流大约36安,5(60)A智能电表已能满足使用。
谣言四:智能电表本身具有一定耗电量,这些电量转嫁给了消费者用户。
解读:智能电表在设计时即考虑到自身耗电这一点,因此电表的设计是将本身损耗计入了公共电网的传输损失中,即我们常说的“线损”,未流入电能表计量电流回路,不存在智能电表本身耗电量转嫁给用户的情况。
尽管多方均曾对电表“猫腻”的谣言屡次予以辟谣,但仍未打消网友的疑虑。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不少网友出于对自身权益保护的心理,不自觉地加入到谣言的传播中,为谣言的生产传播提供了肥沃土壤。
对此,专家建议,网友们遇到未被核实的网络信息不要急着转发,应首先进行求证、核实;同时,相关部门、机构应加强建立权威的谣言警示平台,多部门协调打击造谣行为。
上一篇:加快推进智能电表安装工作下一篇:8月起全市推广预付费电表